遊武漢寶通禪寺與歸元禪寺: 尋找太虛大師足跡(三)
文: 鄭運蘭 2024-09-03
歸元禪寺位於武漢市漢陽區,乘6號線地鐵到鍾家村站,步行約十分鐘便到達。從鍾家村站另一方向步行十分鐘,便是古琴台,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的起源地,相傳俞伯牙和鍾子期在此相遇。所以,歸元禪寺位處古代雅集之地。
一、歸元寺沿革
相對寶通禪寺,歸元禪寺較為年輕,創於清初,有近四百年歷史。按清康熙六年(1667年)德昰撰的《建歸元禪寺碑記》,歸元禪寺由浙江僧人白光明祖、主峰昆祖創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二人語錄輯成《歸元直》。歸元禪寺是一所民家寺院,原為民居王氏葵園的佛堂家廟,被燹毁待修,由定南王旗人孫耀先、戴天成、吕克孝等人置購施僧建刹。開山二祖白光明祖、主峰昆祖為曹洞宗雲門系傳人,初建寶殿奉釋迦佛像及普同塔,經六年修建始具規模。[1]康熙三年(1664年),主峰昆祖任首任方丈。
歸元禪寺東眺晴川閣、南濱鸚鵡洲,太虚大師曾提《乙亥上元遊鸚鵡洲口占》一詩:
「萬木浮江剪綠波,來聽鸚鵡念彌陀。萋萋芳艸春如故,歷歷晴川樹若何?」[2]
詩中「萋萋」與「歷歷」兩組叠字,借用唐•崔顥(705─754年),《黃鶴樓》一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太虚大師反問當年的樹如今何在呢?帶出萬事萬物無不恆常變遷流逝的真理。兩位古今詩人相距千多年,但對着同一景色,借景抒情,不變的是彼此對世事變遷的唏噓情懷。
傳說清代玉琳國師曾與歸元禪寺結緣,但無史料可證。
二、民國時期的歸元禪寺
翻查歷史,寶通禪寺與歸元禪寺自民國已互有交流,相輔相承,推動武漢佛教。歸元禪寺是近代湖北名刹,出家人以能於歸元禪寺求戒為榮,近代在歸元禪寺受戒的有持松、戒塵及慈舟等。此外,不少近代高僧曾在這寺講經。中興華嚴宗、華嚴大學創校人月霞法師,多次於歸元禪寺開示。光緒十九年(1893),月霞法師跟隨赤山法忍禪師在歸元禪寺宣講《楞嚴經》;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再臨宣講《法華經》;民國六年(1917年)再在歸元禪寺宣講《楞嚴經》,開「鄂省居士學佛第一次殊勝緣」,令武漢居士興起籌建佛學會念頭。
民國十九年(1930年),月霞法師法脈、寶通禪寺住持持松法師(1894-1972年)亦追隨其師步伐,在歸元禪寺宣講《楞嚴經》,蔡元培先生率十餘位學生聽講。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持松法師在歸元禪寺宣講《大乘密嚴經》,及為僧寺傳法灌頂,可見兩所寺院互相交流。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圓瑛法師在歸元禪寺宣講《楞嚴經》,正在寶通禪寺閉關的白聖法師(1904—1989年)前往聽經,遂與圓瑛法師結緣,後隨圓瑛法師同到上海,得傳法為臨濟宗第四十一代傳人。
三、歸元禪寺建築
歸元禪寺山門呈八字型,寓意廣結善緣。山門外有五對石獅,其中守老三門的石獅原屬漢陽衙門,傳為明代遺物。
寺內建築有南院碑廊,放生池,佛手石,歸元寺三門,老三門,古碑亭,東院照壁,中院方便門,韋馱菩薩樟木雕,大殿。羅漢堂,翠微古池,露天台海觀音銅像,大士閣東牆磚雕。
羅漢堂始建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是歸元禪寺面積最大及最具特色的建築,佈局呈田字形。供奉觀音立像及千手千眼觀音,五百羅漢尊者像經九年用泥塑胎法制成。咸豐時期(約1852-1855年)遭兵燹,全寺幾乎被毁。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歷八載完成重建。羅漢堂建築結構分前庭、正殿部分。在正殿前設南、北天王二殿,南殿供奉持國天王及廣目天王,北殿供奉多聞天王及增長天王。北殿後面是地藏殿,寺內原無地藏殿,修羅漢堂時才加建。[3]文革時被毁,在時住持昌明法師護持下,保留了地藏菩薩及侍者三尊塑像。羅漢堂正殿以田字佈局,縱横向各三重,開四個天井,有採光及通風作用。屋面是綜合性的歇山式、懸山式、硬山式,及廡殿。[4]羅漢堂供奉千手千眼觀音夾紵麻塑像,光緒年間建。現時國內僅有四間供奉五百羅漢寺院(另外三寺為四川成都寶光、蘇州西園戒幢律寺、北京碧雲寺)。五百羅漢尊者塑像採取泥塑脱胎法[5](泥塑後再塗漆)製成,供奉在須彌花崗石座上,井然有序地分佈於田字室格局的正殿。正殿天花有繪畫或浮雕飛天。從第一尊按座瞻覽,每位尊者造型各有特色,形態各異,面部表情如常人般帶有喜怒哀樂,栩栩如生。
大士閣仿民國建築,門牆上端是四組獨特泥塑圖案。大士閣供奉阿彌陀佛及楊枝觀音立像石碑。楊枝觀音立像石碑是唐代畫家閰立本的真跡。大士閣對聯「有意焚香何必遠朝南海,真心向道即此就是西天」,參觀當日,喜見不少年青人來禮佛,寺院香火鼎盛。
四、近代的歸元禪寺
1996年,太虛大師弟子昌明道明和尚(1917-2007年,曹洞宗四十八世)任歸元禪寺住持,歸元禪寺協辦《海潮音》復刊試刊號,令太虚大師遺業得以延續。昌明和尚並修纂《歸元禪寺志》。1984年,歸元禪寺開僧伽培訓班。
而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寺內的歸元圖書館,免費開放給公眾,館內面積寛敞,藏書有不少國內外佛教叢刊,又提供多種經文臨摹本供信眾在內抄寫。寺院將抄經及閱讀結合起來,為信眾提供一處清靜修行的空間。
歸元禪寺名聞中外,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比利時王子菲斯特曾到訪。
總結
從這兩所武漢寺院,我們看到月霞法師法系及太虚大師法系在武漢推動佛教教育,亦促進近代各地佛學院教育發展,而且同舟共濟,毋分宗門派別,同在這地弘法,影響深遠。在參訪名刹的同時,值得我們細味及回顧前人大德弘揚佛法的努力,及實踐教學理念的決心。借古鑑今,祈願佛門教育延續下去,佛日增輝,法輪常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