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遇見佛法──大成就者那洛巴尋求內在光明的印心.劇場
文:陳璽羽 圖:許培鴻 | 2017-01-06
如果有人問起,這一生中遇見最幸運,最美好的事物是甚麼?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遇見佛法」。2016 年 11 月 26 日的午後,台灣新北市上映了一場敘述印度瑜伽士那洛巴大師,尋求內在光明的歷程故事──《印心.那洛巴的劇場》。誠如場刊所言,主辦單位「亞洲波卡.台灣」多年來舉辦了多場藝術弘法活動,讓觀者開展了其內在之寧靜和快樂。第十七世大寶法王亦曾說,佛法透過藝術的呈現,能夠讓人們更輕鬆直接的接觸了解。讓人驚艷的是,當藝術遇見佛法,它就像一個不刻意尋找心鑰的嬰兒,輕易的開啟了眾生心靈最深處的喜悅與感動。
劇幕上映著奚淞老師的白描畫作,勾勒出古印度瑜伽士的模樣,一位行者在向另一位求法者說法,行雲流水般的字跡寫著:「初修行者覺受如瀑流,中如恒河之水緩緩流,最後眾水會遇如母子…」思緒此時彷若被串習的文字沖到時光的流裏,置身在古印度的恒河邊,正凝息等待著一場心靈的洗滌。觀眾席上一片寧靜,舞臺的聚光燈中,徐徐走進一位仙風道骨的長者,一頭秀亮的銀髮,好像見證著他生命的智慧。他沉著面帶微笑,用磁性而溫暖的聲音,拉開了整場序幕。這位說書人,正是我所敬仰,自稱老蠶,把佛學變美學,用藝術照見生命的手藝人奚淞老師!
舞出一場艱辛求法的旅程
相傳帝洛巴把大手印傳給那洛巴時,這樣告訴他:「兒啊,一切顯相無法捆綁你,是執著捆綁了你;斷除你的執著吧,那洛巴!」堅實的鼓聲、由屋希耶澤彈奏的悠揚古印度西塔琴與笛聲揚起,舞臺聚光燈落在一個銅圈上,剎時形成一個光圈,一位舞者在光圈裏的幻羽舞影,似乎怎地也掙不出那個禁錮的牢籠。翻滾的鐵圈卻翻滾了生生世世的輪迴苦痛……我們的心自無始以來,一直被自他分別,希望與恐懼,苦樂與煩惱妄念所束縛,幾百千回的流轉輪迴,如何出離?第一次深刻體會,不需語言,就能找到答案的竟是如此微妙的一舞。此刻腦中浮現此偈:「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來時歡喜去時悲,合眼矇矓又是誰?」
轉眼來到「靈燃」這一部分,台灣戲曲的代表性人物唐美雲老師,透過她優美的吟誦,把劇幕上的字字句句都敲在我們心間上。一舉手,一投足,引領著觀眾走進那場幽幽的劇作情境裏,一場艱辛的求法旅程就此展開。隨著屏幕升起,彷彿到了靈山赫見一對林邊靜修的修行者,莊嚴的端坐在蒲團上,正是尊貴的修行者第三世安淨仁波切。作為第一世蔣貢仁波切羅卓泰耶心子之一的應化身,仁波切自小即有不凡於眾的種種示現與德行,是位不可多得且難遇的青年禪師。他的定、他的慈、他的悲、他的慧,正等著我們去領受和浸潤。能在這樣一場知性與感性的精緻劇作裏,得見此俱證量的仁波切說法,教導七支坐法禪修之要,實遠遠超過自己初來觀賞一齣戲劇表演的預期收穫。不知不覺,已浸潤在仁波切的慈悲劇場裏了……
遇見佛法的美妙 藝術與大手印禪修相應
「顏變」、「智慧」、「明覺」、「印心」……隨著舞者與奚淞老師,唐美雲老師精彩極緻的演繹,一幕幕展示那洛巴為尋求成就之法門,依空行母之指引,尋師帝洛巴。在尋獲上師帝洛巴後,那洛巴以其深刻不移轉的信心,接受上師所給予的十二大苦行磨難,並因此蛻變轉化,終究得証自心本性,受獲了永不變動的大樂。安淨仁波切並帶領大眾禪修片刻,剎時,自己偃然也走入了劇中,在靜靜聆聽教法,細細地傾聽著自己內心的聲音……鬆坦……淡定……安住……如《恒河大手印根本頌》所言:「自心大印,亦無有依境,無整本然境中鬆緩住。」
藝術與大手印的禪修相應之處,或許在於它不需立文字語言,也無需透過知識、邏輯,就可傳遞佛法的奧妙深意。感知的相對性、心的本質,本自清淨,完全超越語言概念和思維。因為我們的心,習慣於專注在感官知覺的訊息上,將佛法結合藝術之美,透過戲劇的呈現,用耳根禪修了聲音,眼根禪修了形色,讓身心放鬆而專注,讓心單純的安住,那片刻的安住,就是覺知;覺知著你的喜悅,你的感動……在法喜充滿之中,深切的升起感恩的心,感恩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波卡仁波切,以及我的上師堪布東由仁波切,還有安淨仁波切、蘇南師父、堪布丹傑,當然少不了的主辦單位亞洲波卡度母林及幕前幕後所有默默付出的師兄及工作人員──導演吳素君老師、舞台監督楊淑雯、設計影像的王奕盛、 舞台設計王耀崇、負責燈光設計的吳文安,張逸軍、胡啟志 、張國韋、屋希耶澤等四位優秀的音樂家及舞者、奚淞老師、唐美雲老師,他們穿上由鄭惠中老師設計的布衣,在這一個初冬的午後,為我們送上一場藝術與心靈的饗宴,透過藝術創作的窗,我們沐浴在煦煦佛光中,也溫暖了許多人的心。
《華嚴經》中說:「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從一粒細微的沙粒,可以窺見宇宙的浩瀚;從一朵平凡的花朵,可以發現美妙的天堂;如果有人問起,生命中最美最幸運的事,我會毫不猶豫的說:「遇見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