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下佛化教育的種子──由女性創辦的馬來西亞檳城菩提學校

文:蕭偉基 2022-05-04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芳蓮上人(左)與王弄書居土(右)照片
芳蓮上人(左)與王弄書居土(右)照片

馬來西亞是伊斯蘭教國家,憲法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但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唯非穆斯林宗教不可向穆斯林傳教。相較於伊斯蘭教與基督教,馬來西亞佛教團體辦的學校不多,其中一間是在檳城的菩提學校。已故星馬文史研究者者黃堯(1917-1987)的巨著《馬星華人志》中〈華人女子出海與女佛教徒〉一文詳細介紹了菩提學校的創辦經過,當中關鍵人物是比丘尼芳蓮上人和女居士王弄書,後者還與香港有淵源。

根據黃堯記載,芳蓮上人是閩南人,十六歲時因父親去世,就從道階法師出家學佛,1930年到檳城,先由林碧曜、邱愛蓮、林桂玉、葉彩秀、侯秀雲、林桂仙等女弟子發心,買屋開辦菩提學院。抗戰前後,中國當代高僧道階、慈航、演本、法舫等法師,均曾駐院講經說法。芳蓮上人從佛法的啟示中立志辦學,要以教育渡人,並讓千千萬萬的幼童與青年有機會受教育。

1935至1937年,芳蓮上人又率領女弟子三十多人,不僅去禮觀了中國名山叢林,又去朝拜了緬甸、印度等佛國。她曾開講《地藏經》、《普門經》等,使許多民間女子有機會聽聞佛法。直到1937年圓寂前,她仍以創辦教育的佛心,諄諄地作為交待的遺志。

芳蓮上人有一名女弟子,名叫陳寬宗(六十歲時出家,法名慧持)。她在1940年繼承師父遺志,在檳城開辦菩提義學,由吳人俊、畢俊輝、陳少英等多位女居士擔任義務教席。1941年日軍南侵,學校停辦。日侵期間陳寬宗親製食物和耕田來維持學院,不僅供養高僧,也掩護不少文化界的華人到學院避難,並收養幾十個孤兒。1945年日軍投降後,義學即刻設法恢復。這時慈航法師在菩提義學講經,陳寬宗因為看到物資缺乏,把學院中舊木料自行做成課桌課椅,讓學校得以復辦。

女居士王弄書是福建閩侯人,福州女子法政學校畢業,從小禮佛吃素,以孝聞於鄉里,是慈航法師的弟子,法名宏法。十八歲時先到新加坡教書,又到緬甸的中國女子公學執教。這時芳蓮上人同三十多位女弟子到了仰光,在佛學會相互認識,暢論佛學與教育等問題,就在此時開出了開出了開辦菩提學校的蓮花。

1937年,王弄書抵達檳城,先在福建女校教書,三年後與陳寬宗開辦菩提義學。由於資金與物資匱乏,義學因陋就簡地開辦,但創辦人的佛心喚起了許多有心人的熱誠協助,學生們的紙筆書冊皆免費供給,老師們也是義務任教,並請來高僧講經說法,弘揚佛教。

二戰時,王弄書因仰光中國女子公學計劃建校舍一事赴緬甸,受戰事阻礙,她從滇緬公路逃到福建,辦理模範兒童教養院四年,二戰結束後再回到檳城。

菩提學校的校訓是「覺悟正道」,既是教育也是弘法的宗旨。當時義學的苦幹精神感動了富商胡文虎、胡文豹兄弟以及胡文虎夫人胡陳金枝女士,多次捐巨款來興建校舍與維持學校運作。

1952年,王弄書向學校董事會建議開辦中學。翌年,在廣餘法師和本道法師的帶領下,王弄書、吳寬定等人造訪星馬各地寺廟長老及熱心人士勸捐,共有三十九位長老捐獻購地基金開辦中學。1954年獲政府批准開辦,王弄書親自出任中學校長。1955年8月,全馬各佛教團體聚集檳城慶祝佛誕,並商討成立馬來亞佛教總會事宜。王弄書趁機邀請上述團體代表參觀菩提中學,籲請眾人響應菩提中學購地大計。王弄書於同年年退休,隨後遷居香港,又支持台灣的慈航中學,幫助九龍的慈濟義診所,1964年3月23日於香港逝世,享年七十二歲。

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馬來西亞漢傳佛教之父」的竺摩法師,正是應菩提學院之邀,才與馬來西亞結緣。他於1954年駐錫檳城,在菩提學院和菩提中學執教,隨後創立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和馬來西亞佛學院,使到佛教在馬來西亞能茁壯成長。竺摩法師在菩提任教期間還以自編之佛學課本三冊為教本。

菩提學校目前開辦有幼兒園、小學各一所,以及中學兩所(一所屬民間自辦,一所屬政府體制),為馬來西亞少見的佛教辦學團體,作育英才無數,為教育和弘法作出貢獻。九十一年前一位南來比丘尼與八十四年前一位南來女居士,將佛化教育的種子灑在馬來西亞,結出了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