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拓畫不單是土耳其的國粹,同時極具歷史價值和社會意義。
這別樹一幟的視覺藝術,正走向世界⋯⋯
文:山戈 圖:網上圖片 | 2020-08-26
世界各地各有不同風格和流派的傳統繪畫藝術,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在於使用物料的不同,例如中國水墨畫因運用宣紙和墨而形成獨特的風格。土耳其和中亞盛行的水拓畫(Ebru),同樣因為用上非常獨特的物料來繪畫,成為別樹一幟的視覺藝術。
製作水拓畫,首先要準備一盆加入了黏稠劑(現代通常使用固體黃芪膠或卡拉膠)的水,然後將加入了牛膽汁的纖維素顏料加入水中。由於顏料不會在水中溶解,所以會開始在水面舒展成不同形狀。畫家在這期間要控制顔料的流動狀況,畫出自己想要的圖象。畫家完成了這個「繪畫」步驟之後,就要用紙張(也可用纖維布或其他畫布)輕輕覆蓋在水畫表面,避免紙張與水面之間有空氣。一段時間後,把紙張從水面提起,就會看到水中畫完全拓染在紙上,接著把畫紙晾乾,畫作即告完成。
由於顏料在水面舒展會形式類似大理石紋理的打旋圖案,那是其他繪畫方式難以模擬的,因此水拓畫具備極為獨特和色彩艷麗的風格,同時也有「大理石花紋紙藝術」之稱。英文也稱水拓技法為marbling。
至於水拓畫的歷史源流則有不同的說法,一說這種技法很可能源於宋朝。當時四川盆地出產一種稱為「流沙箋」的花紋紙。有學者根據文獻,甚至推斷唐朝就已經出現了使用五種顏料的水拓染色工藝。可惜在中國從未發現過實物。另一說則指水拓技法源自十世紀的烏茲別克。不過,差不多可以肯定的是,水拓技法是在沿著絲綢之路流傳至土耳其的,在約十六世紀時成為了當地極受歡迎的藝術形式。
據估計,水拓技法最初並非用作繪畫,而是製作有大理石紋理圖案的紙張,供印刷或書寫之用。到了十五世紀之後,中亞、波斯、印度和土耳其都曾出產大理石紋紙,也有抄寫在大理石紋紙上的《可蘭經》經文,保留至今。水拓技法後來才在土耳其一帶成發展成繪畫藝術。
時至今日,水拓畫已經成為土耳其的國粹,除了美學價值外,同時極具歷史價值和社會意義。現代的水拓畫不單保留了傳統形式,也注入很多現代的元素。
例如,土耳其畫家Garip Ay除了繪製傳統的水拓畫外,也會在畫作的前景繪製人像,在背景中加入建築元素等。他甚至用水拓畫方式重繪了梵高的《星夜》和《自畫像》。
另一方面,水拓畫藝術也開始拓展至世界其他地方,英國畫家James Mouland就曾到伊斯坦布爾學習水拓畫。他的作品用傳統的圖案和大理石主題結合現代的材料和工具,開創了新風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樣介紹水拓畫的價值:「水拓畫藝術家的知識和手藝都是通過口授和非正式的實際培訓,以學徒制傳授。水拓畫鼓勵大眾交流思想,加強社會聯繫,並且促進了個人和集體的關係。」按照土耳其的傳統,學習水拓畫的基本技巧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學習者不分年齡、性別和種族,因而對於婦女充權和改進社區關係貢獻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