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最雄:保護敦煌石窟的功臣

文:山戈 | 2019-05-22

李最雄(圖左)與段文杰(圖右)(圖:網上圖片)
李最雄(圖左)與段文杰(圖右)(圖:網上圖片)

位於中國甘肅省的敦煌石窟,既具備了大量壁畫和彩塑,同時藏有大量佛教典籍和文物,不論從宗教或藝術角度,都是人類極珍貴的歷史文物,因此其中的莫高窟已獲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

敦煌石窟大多位於以沙粒岩為主體的岩壁上,超逾一千六百年的風吹雨打,洞窟已經產生裂縫和斷壁。如何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曾經是令人十分頭痛的問題。在二十世紀中期,敦煌研究院負責的石窟保護工作,需要邀請國外專家來協助解決問題,情況到八十年代才開始改善,技術上已能自給自足,到近十年,該研究院甚至可以向全國,以至世界各地輸出文物保護的人才。發展這項工作的最大功臣,是敦煌研究院原副院長李最雄。

李最雄1941年出生,1964年畢業於中國西北師範學院化學系,畢業後獲分配到甘肅省文物保護所工作。1991年,他獲得日本東京國立藝術大學文物保護科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個獲得該種學位的中國人。他歷任敦煌研究院保護所副所長、所長、副院長等職,從事石窟壁畫及土建築遺址保護的研究、工程管理及教學工作達五十五年,曾完成四十餘項重大保護和科研項目。他更曾任國際岩石力學學會古遺址保護專業委員會主席。

李最雄當初會到甘肅工作,因而走上保護敦煌石窟之路,卻實在出於偶然。他唸書時擅長拉小提琴,是學校樂團的首席琴手,畢業後被分配到甘肅省文化廳工作,然後再轉到文物保護所。幸好他發覺,在那裏也可以將自己的化學知識學以致用。最初工作時,他經常接觸到瀕臨塌毀的土遺址、風化得面目全非的石雕像、搖搖欲墜的石窟、褪了色的古代壁畫……對於因此而造成的文物損失,他感到痛心疾首,保護古老文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圖:Pixabay)
(圖:Pixabay)

於是,李最雄想辦法解決沙粒岩石窟文物嚴重風化的問題,花了十多年時間作現場勘查和在實驗室內試驗,研發出石窟表面抗風化和加固的材料。他憶述當年的工作情況:「當時我們條件很差,我只帶了兩個年輕人,輪流住在實驗室裏,買一個定時鐘,四個小時你就要起來,哪怕是夜裏三點,你也得起來,把這個樣品取出來做處理。」

他的構思與別不同:「絕大部分科學家都以有機材料,來進行這些石質文物的加固,我想到最好找到一種材料,在化學組成上或物理力學性能上跟它相近的,也就是一種無機的高分子材料。」經過十多年努力,到1983年,李最雄終於研發成功,找到簡稱為「PS」的一種硅酸鉀作為材料。

但是,PS的應用卻遇上波折:在1984年工程驗收時,PS的成果雖然通過了鑑定,但與會的七十多位專家卻對這種新材料意見不一,PS因而被束之高閣。

(圖:Pixabay)
(圖:Pixabay)

這件事令李最雄的心情很不好,他於是去找當時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杰。對方很喜歡李最雄這個年輕人「很有思路,很喜歡幹」,就招攬了他到研究院出任保護所副所長。

李最雄在敦煌研究院找到用武之地,首先用自己發明的PS材料,加固了敦煌的榆林石窟,成功後再用同樣方法,為多個石窟做了保護工作,包括了莫高窟的崖頂加固。PS材料後來經不斷研究改進,不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專利,更獲應用於中國西北地區其他抗風化的保護工程。

此外,李最雄在敦煌研究院還做了另一項重大的研究,就是探討敦煌壁畫褪色的原因。敦煌壁畫其中一種顏料是鉛丹,原本是桔紅色的,經過歲月洗禮,後來變成了深咖啡色。過去的研究認為,變色是氧化引起的,但李最雄以自己的化學專業知識判斷,要溫度達到二百多度,鉛才可能出現這樣的變化,但是洞窟裏不可能有這樣的條件。於是他查閱大量文獻,並且以莫高窟的壁畫碎片作化驗,發現令鉛丹變色的原因是濕度。雖然現代莫高窟的環境很乾燥,李最雄推斷,早年洞窟裏的濕度很高,令鉛丹一早已經變了色。因此,要保護敦煌壁畫,使洞窟保持乾燥通風成為首要的措施。

李最雄的工作並不局限於敦煌,他的團隊承接了很多中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西藏文物的保護。他是該項目的總負責人,在2001至2007年間,曾十八次前赴拉薩、薩迦和阿里等地工作,研發出適合西藏寺院空鼓壁畫的灌漿加固材料,成功搶修了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和薩迦寺近六千平方米的壁畫。

李最雄除了親自帶領做文物保護工作外,另一項重大的貢獻是培養和提攜年輕人。他表示:「段先生(段文杰)給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一支保護的隊伍。」他大力招攬各地的人才,若發現下屬情緒不穩定,更會努力了解和勸導。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就笑說,自己當初也是被李最雄「連哄帶騙」找來的。李最雄更自掏腰包,捐出五十萬元人民幣,成立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以培養人才,送青年學者出國深造。該基金會其後才逐漸獲得其他人士和企業持續資助。

李最雄當初加入敦煌研究院時,保護研究所只有兩排平房的實驗室,團隊成員不足十人;時至今日,已發展成數十人的專業團隊,並且已就文物保護工作展開國際間的合作。這一切發展與李最雄數十年的辛勤努力有莫大關係。

現在年屆七十八歲的李最雄已經退休,在蘭州生活,但是有需要時,還是繼續為培養人才、研發新材料、新技術出謀獻策──用他自己的說話:「給年輕人『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