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文:演然 圖:網上圖片 2022-09-21

成語「家賊難防」的意思是家裏人作賊難以防範,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壞人不易察覺,亦難防範。例如:她放在抽屜裏的所有私己錢竟不翼而飛,可她萬萬沒有想到是她兒子偷的,真是家賊難防。

然而,這個成語最初的意思並不是這樣,而是與佛教的六根修持有關,它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同安志祥師法嗣》,當中有云:「問: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為冤。」[1]

實則這是一則禪宗公案,名曰「活水龍」,當中記載了一段故事:

梁山緣觀禪師是宋初人,住湖南梁山。一天,有個學僧前來向他請示,問道:「知音難逢,是人生的憾事;但家賊難防,更是吾人的困擾。如何提防家賊,請師道一句?」

「認識他,瞭解他,變化他,運用他,何必防他?」緣觀禪師如是說。

「家兵家將容易使用,家賊如何用他?」學僧又問。

「請他住在無生國裏。」

學僧進一步問道:「難道說連安身立命之處也無嗎?」

緣觀禪師道:「死水不藏龍。」

「那麼,甚麼是活水龍?」學僧問。

「興波不作浪。」緣觀禪師答。

學僧再問道:「忽然傾漱倒嶽時如何?」

緣觀禪師下牀抓住學僧道:「莫教濕卻老僧袈裟角!」

剛才說到,成語「家賊難防」與佛教的六根修持有關,這是因為佛學中有個比喻,就是把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比作「外六賊」,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比作「內六賊」。所謂「家賊」,即指「內六賊」而言,防範家賊,即謂伏六根的貪慾。《雜阿含經》也有云:「內有六賊,隨逐伺汝,得便當殺,汝當防護……內六賊者,譬六愛喜。」

在上述公案中,「知音」者,禪心也;「家賊」者,妄念、妄心也。六根以其內在的貪愛與欲望,追逐色、聲、香、味、觸、法等塵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稱「家賊難防」。禪心難悟,全因妄念擾亂。讀者試試以這角度再讀一遍公案,看看能否得出一些啟悟。

學僧問:「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為冤。」

我們打坐的時候,內心妄念紛飛種種的攀緣,猶如家賊,防不勝防,該如何是好呢?禪師便說,妄想煩惱不用對治,念起即覺,覺了就好,你要是去壓制它,就如石頭壓草。只要覺知它就好,一覺知,它自然煙消雲散。

覺知煩惱,覺知妄念,妄心不在防範,應置於「無生國」裏,統統把它空掉,這就是空的智慧。

學僧窮追不捨。師父您說要歸於空,那麼,要把念頭統統空掉,豈不是連它安身立命之處也都沒有了?修行就是到此為止嗎?師父這就是您安身立命之處嗎?

當然不是了。於是師父說:「死水不藏龍。」般若智慧猶如活水,千變萬化,不執著於一切事物,也不捨離一切事物,因此也不執著於空無。凡夫處處都是分別執著,障礙重重,如果執著一個「空」字,那你就變成死水,龍就不能顯現出來了。

開悟解脫的境界就如一條活水龍。那麼,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師父便說:「興波不作浪。」見性之人對一切事物不取不捨,隨順緣起而不受任何事物攀附左右,達致圓融之境。

但學僧還未釋疑,腦袋裏問題又來了,平常無風無浪還好,假若突然山崩地裂,「忽然傾湫倒嶽時如何?」當我們真正遇上大煩惱、大困境、大變故、大災難時該如何面對?

這時師父就在禪床上走下來,一把就抓住學僧說:不要把老僧的袈裟角弄濕了。他要怎麼啟發弟子呢?黏在禪床上還是一個執念吧,就用行動來展現隨順因緣而不黏著,圓融活潑的禪者境界。於是他從禪床上走下來,用行動告訴學僧,不黏著任何境界,不取不捨,心外無物,身心自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命的活力就會透徹地展現出來,生命本具的般若光明,也會自自然然地釋放出來,猶如一條在活水中自由自在,翻騰飛躍的蛟龍。


[1] 前洪州同安志和尚法嗣梁山緣觀禪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益陽水急魚行澀,白鹿松高鳥泊難。」問:「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為冤。」曰:「識得後如何?」師曰:「貶向無生國裏。」曰:「莫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師曰:「死水不藏龍。」曰:「如何是活水龍?」師曰:「興波不作浪。」曰:「忽然傾湫倒嶽時如何?」師下座把住曰:「莫教濕卻老僧袈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