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離家出走到求戒法--「慈悲王」茂峰法師事略(一)
文: 鄺志康 2024-02-28
位於荃灣老圍的東普陀講寺(下稱東普陀)由茂峰法師創立,於1933年開光落成;此後歷經了一、了知法師兩任住持,尤有建樹。今年適逢東普陀創寺九十週年,我們特別開設「普陀名剎山千佛--東普陀講寺巡禮」專題,根據《茂峰上人(慈悲王)搜稿》及其他相關文獻記載,整理成篇,並附以照片、剪報及信扎等,俾便大眾了解這一段重要的近代佛教歷史,藉此緬懷祖師、先賢功德。祈願東普陀佛日增輝,法輪常轉。
茂峰法師(1888-1964年),廣西博白人,俗姓李。法師自幼慕佛,生出家之願心。民國四年(1915年),往鰲魚寺在融化和尚座下剃度,後往廣東鼎湖山慶雲寺,受具足戒,再往寶華山習律及藏閱藏五年。後往寧波觀宗寺親近諦閑老法師,留舍數年,精進道業。民國十三年(1924年),受聘至台灣弘法,大振宗風。民國十六年(1927年),回港講經,接引眾生,大受歡迎。民國廿年(1931年),於荃灣千佛山創建東普陀講寺,並於廣州、陽江一帶隨緣弘化,皈依者漸增。後爆發國共內戰,1949年前後一段日子,不少內地僧侶南來香港,在茂峰法師主持下的東普陀寺,大開方便之門,廣納僧眾,後世尊稱他為「慈悲王」。
1957年,茂峰法師七十歲大壽,東普陀啟建藥師光如來寶懺七永日。法師弟子了一法師等請述生平事蹟,並著曾為虛雲老和尚編備年譜的岑學呂居士記錄,成書《茂峰法師事略》。今筆者據《茂峰法師事略》一書,擇其精要節錄,以白話文編寫,望讀者對祖師生平,能掌握基本輪廓⋯⋯
為修得出世間法,離家出走
茂峰法師,法名仁山,字茂峯,號顯妙,是廣西博白人,俗家姓李,名叫紹枝,父親為李德仁,母親王氏。李德仁膝下有四名兒子,除法師外還有紹九、紹揚及紹先三位,當中以法師最年幼。法師天生聰穎,幼時入讀鄉校,特別愛好閱讀有益身心的書籍,而且每每就書中內容提出疑問,令老師也感到驚異。父母相當憐愛這位幼子,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於是安排他入讀私塾,為院試備考,以獲得參加正式科舉的資格。剛巧清政府廢除科舉,法師只好中途退學。
當時鄉村習俗盛行早婚,茂峰法師的父母為他議計婚事,法師內心雖不喜歡,但亦不能違抗父母之命,便想到以從商為由,請求父母准許他離開博白。民國二年(1913年),他來到廉州合浦縣,在永同泰洋行任司理一職,那年法師26歲。法師乘經營業務外有餘暇,多讀導人向善之書籍,明白了因果報應之理。一日,法師到鰲魚寺一遊,認識了住持融化和尙,談論在世間修得出離世間的方法;法師得此機會閱讀佛典,心生喜悅,漸漸萌生出家的想法,但考慮到未報雙親養育之恩,不能毅然就此下決定。直到母親離世,茂峰法師見家事有其他幾位長兄幫忙,便下定決心出家。民國四年(1915年)3月3日,法師往鰲魚寺在融化和尙座下剃度。
不久三兄李紹先來探望茂峰法師,法師告知他出家一事。三兄逼令法師回鄉,法師不得已跟隨兄長回博白縣。法師回到家中,感覺家中環境難以忍受。經過一個多月後,法師略為部署,計劃私自逃走。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是著名古剎,那裏山水明秀,風景極佳,是修行用功的好去處。法師素來嚮往該處已久,於是在某個晚上,離家出走,一口氣走了一百二十里,到達廣州灣(即今天的湛江縣)。法師匆匆乘船往香港,再轉乘往廣州。來到慶雲寺後,法師在那裏掛單,隨眾共修,並擔任各項職事如運水、搬柴、耕種等。法師參與早晚課誦、禪修、聽經,感到法樂無比,到這一刻他才真正成就了出家的願心。
在寶華山閱藏五年
民國五年(1916年),茂峰法師二十九歲,他在鼎湖山上與筏可、融秋等法師最親近,互相切磋佛法知見。大家越來越投契,都認為出家是了生脫死的大事,並非為貪圖安逸及食宿。在慶雲寺此處掛單,所見所聞不夠廣博,非雲遊參訪不能親近其他大善知識。十月,茂峰法師與筏可法師等議定前往南京(今屬於江蘇省句容市)寶華山。
寶華山隆昌寺,是佛教律宗祖庭,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稱,寺院戒律嚴格,因此吸引了不少專門來學律的出家人。適逢當年開千佛三壇大戒,歷時四十八日。茂峰法師等一行人便把握機會,求受具足戒,正式成為比丘。法師發願在藏經樓閱讀藏經,因緣成就,得寺方允許。在寶華山閱藏的僧眾,除了早晚往大殿課誦外,必須留在藏經樓,而且閱藏時要搭衣、展具,威儀和嚴謹兼備。茂峰法師在這段期間按照明代智旭大師的佛經目錄《閱藏知津》,研習三藏,漸有心得。法師每天只在午時用一餐(日中一食),夜間結跏趺坐、不躺臥而睡(不倒單),因此上至住持監院,下至沒有職務的清眾,都敬佩法師精進苦行。
茂峰法師就這樣閱藏了五年,讀完全套《龍藏》(《乾隆大藏經》)共7168卷,圓滿其所發大願。在這五年間,法師未曾踏出山門一步,也未曾與外間通訊,更不接近山中參訪遊人,除了一次有一位張壽波(字玉濤)先生來寶華山。
這位張壽波,即是後來以傳揚五會新聲念佛見稱的觀本法師。張壽波當時來求受五戒,詢問知客山中有沒有廣東法師;知客說他們有一位茂峰法師,並向張壽波介紹法師的德行。張壽波大為感動,心生親近之意,便請知客引路至藏經樓。張壽波來到藏經樓,茂峰法師問訊、頂禮,二人一談之下,便覺得十分投契。
張壽波說:「我看法師您致志苦行,又有恆心,將來一定會大轉法輪,廣為傳揚佛法。我曾親近常州天寧寺的冶開和尚,他兼通修行要旨與經中要義,實在是當今的大善知識。如有機緣,何不去親近他呢? 我可以安排介紹及資助你北上的路程。 」
茂峰法師回答:「我如今閱藏未完成,還得按計劃來,謝謝您的好意。」
張壽波見茂峰法師如此說,也就先行告辭。張壽波離開後,茂峰法師仔細思量,自己也不是十分聰敏,沒有那種棒喝之下便能頓悟的根基,如果到時候未真正開悟卻以為已證悟,執著禪坐時的光影妄境,豈不是白白浪費了今生? 當下也開始有點心動。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