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淳化元寶上的佛像為何珍貴和值得欣賞?
文:章冰 圖:網上圖片) | 2019-05-30
1988 年春天,一隊建築人員在佛教聖地五台山的中台頂(亦稱翠巌峯)一個佛塔舊址清理塔基時,竟發掘出兩千多枚「佛像寶錢」。它們珍貴之處,在於小小的面積上(該錢直徑二十四毫米),除了中央開孔五毫米乘五毫米的位置,以浮雕形式鑄了兩尊佛像,凸出處高兩毫米 ,小巧精美。
專家鑑定,這是宋朝淳化年間鑄成的淳化元寶佛像金錢。每枚重十二克,黃金成色越過百分之九十六。
金屬成份只是次要,金錢的歷史價值才是重點。而且,佛像造型獨特,刻工細緻,花紋精美,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
以歷史價值而論,宋代本為金屬鑄幣的成熟期,造工兼有實用和藝術價值。例如這個錢幣 ,正面刻上行書「淳化元寶」四個字,按書法歷史考之, 字體是宋太宗趙光義(趙炅)御筆親書,筆法瀟灑流利。太宗是北宋第二位皇帝,不善武功,但文治有成。他一生喜愛書法,曾令編制《淳化閣帖》,帖學於是在宋代大盛。
再說錢幣背面的佛像,兩尊形態各有不同特色。右邊的是手持蓮花、結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上的觀世音菩薩,寶座之下有祥雲縈繞。左邊的是頭上結髮、雙手合十、形貌活潑、身體立在蓮花瓣座上,微微傾向右邊的善財童子。 兩樽像一起看,就是一幅童子拜觀音。因為眾皆可以成佛,何況是大菩薩和善知識! 所以我們習慣稱這是錢幣上的兩尊佛。
然而,幣上造像所表的是哪一位菩薩或善知識,以及對其姿態、衣飾以及背景襯托的理解,歷來還是有爭論的。這篇文章不會詳述,讀者可自行尋找相關資料。
從佛教歷史角度而言,這批錢幣相信與宋代早期的佛教活動有一定關係。佛教自東漢傳入,至唐大盛。及至五代,各地割據,佛教受到威脅和摧殘。到了宋初,朝廷在重文治的背景下,佛教得到休生養息和發展。據估計,五台山出土的這一批佛像金錢,就是宋太宗淳化年間巡行至五台山時,為了敬佛而鑄造的。這說明了朝廷對於佛教的支持。
《宋史本紀》中有記載,金幣是宋太宗下旨鑄造,並親自送到五台山窖收藏的。事實上,到淳化年間,太宗雖已登基多年,但感宋室未穩,心難以安。太宗虔信佛教,乃發願鑄造金佛幣供奉於五台山,祈求佛菩薩保佑。當時窖藏金幤的數量,史書則未記載。
太宗在位二十三年間,先後用了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和至道五個年號。從鑄錢所見,則有太平通寶、淳化元寶和至道元寶三種。而這三種中,淳化元寶背雕佛像,太平通寳背雕人像。在中國鑄幣史上,並不多見。
這些佛像金幣,部分到今天已進入市場,甚至被到處炒賣。有關幣背上的佛像藝術價值,亦有不少硏究資料。
今人欣賞淳化佛像古幤,得回到宋太宗當年鑄幣的背景,才能夠充分理解其獨特之處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