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起)城大校長郭位教授、故宮馮明珠院長、城大副監督梁乃鵬博士、校董會主席胡曉明先生主持展覽開幕典禮。
右起)城大校長郭位教授、故宮馮明珠院長、城大副監督梁乃鵬博士、校董會主席胡曉明先生主持展覽開幕典禮。

城大 x 故宮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率先看
——揉合中西古今精萃 呈現策展新可能

撰文:楊文娟 攝影:羅永富 | 2016-06-20 |

繼去年「同安‧潮-新媒體藝術展——同安船與張保仔的故事」圓滿成功展出後,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與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今年再度攜手合作,籌辦「藝域漫遊——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展覽運用數碼科技呈現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的畫作及所處的時代,融會科技、創意與藝術,為古畫傑作帶來新的展示方式。主辦單位於日前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儀式,並安排傳媒先睹為快。

城大校長郭位於開幕典禮表示,「藝域漫遊——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先後在台北及意大利舉行,城大有幸參與兩次盛會,今年展覽更移師城大校園展出,別具意義。他認為,城大與故宮的合作,開創港台兩地的大學與博物館之間高規格合作的先例,也是科技與人文藝術最佳組合的寫照。

郭校長說:「我們與故宮的合作非常愉快,而且可以說很匹配。大家知道,故宮的展品多得不得了,而且美輪美奐,許多展品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而城大的創意媒體學者,運用3D數位手段呈現了耶穌會會士、清廷宮廷畫家郎世寧的畫作,將科技、創意與藝術融匯一體,為古畫傑作帶來新的展示方式。」

郭校長又說,故宮與城大的合作,中間還有一點不可缺少的因素,那就是要有心,要有相互合作的誠意。凡事皆在人為,故宮與城大的合作,除了外在條件外,還要有雙方的誠意和合作意願,才能成事。

嘉賓於開幕典禮後參觀「藝域漫遊──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
嘉賓於開幕典禮後參觀「藝域漫遊──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

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展覽激盪兩地創意

於「藝域漫遊——郎世寧新媒體藝術展」開幕典禮前,主辦單位安排了灼見名家記者與從台北來港的故宮博物院馮明珠院長進行了深度訪問,暢談來自意大利的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是次合作展覽的精彩內容、以及與城大合作的點滴。談及與城大兩度合作舉辦展覽,馮院長讚賞城大的積極參與,團隊也從創意媒體學院的師生身上學習,雙方激盪創意。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與灼見名家分享是次展覽點滴。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與灼見名家分享是次展覽點滴。

訪問當天,馮明珠院長身穿復古寶藍色上衣拼黑色長裙,儒雅大方,訪問一開始吐出幾句廣東話,令人很有親切感。原來馮院長與香港大有淵源,在香港出生,高中畢業後才到台灣讀大學。她研讀歷史出身,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工作了將近40年,即將退任,在交任下一棒前,把一個體驗中西文化的展覽帶到香港這個中西交融之地。於開幕當日,她更在香港城市大學作公開演講,滔滔不絕地與滿座的觀眾介紹郎世寧的生平、藝術及其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郎世寧——中西藝術融合的典範

郎世寧是清代三朝宮廷畫師,服務過康熙、雍正、乾隆,深得乾隆喜愛。馮院長指出,從歷史文獻得知,乾隆時有指點郎世寧的作品。耶穌會修士郎世寧於1715年來華,康熙當年希望招攬有才藝的西洋人,郎世寧因此進了清宮擔任畫師。在郎世寧長達51年的宮廷畫師生涯中,曾參與眾多出版及建築,如圓明園著名的十二生肖報時噴泉,便是由他主持的設計。

郎世寧把自己承傳的西方藝術形式,融合到中國的繪畫中,展示出獨等的面貌。圖為新媒體展品「虛擬畫瓶花」。
郎世寧把自己承傳的西方藝術形式,融合到中國的繪畫中,展示出獨等的面貌。圖為新媒體展品「虛擬畫瓶花」。

相傳郎世寧來華之前曾替葡萄牙皇室畫過肖像畫,畫藝非凡,來到中國後,這位睿智、觀察入微的畫家,把自己承傳的西方藝術形式,融合到中國的繪畫中,把西方的作畫觀念、技法、色彩運用,巧奪天工融入異域,取各家之大成,染指花鳥山水、動物、人物肖像、銅版畫,流露出中西合璧、濃墨重彩、立體感十足的風格,展示其別樹一格的造詣。馮院長說:「郎世寧一開始在宮廷作畫,影響的只是宮庭畫派,但他把西方的技法、美學觀點帶入中國的繪畫世界,以中國的紙、筆、墨作畫,這個創新的嘗試影響深遠。他一改平面、用色淡雅的中國繪畫,創造鮮艷奪目的繁花、俊美的人及馬,記錄了清廷的慶典、習俗及重大事件,不但為乾隆以藝術寫歷史,更展現造物者創造萬物的力量。」

紀錄片說故事

郎世寧登峰造極的技藝,讓他在中華地區為人熟悉,可是他在意大利卻寂寂無名。因此,藝術家陸蓉之和台灣資策會團隊合作,走訪郎世寧來華之前的路跡,如郎世寧加入耶穌會的熱那亞、為葡萄牙皇室畫肖像畫的里斯本等,探尋這位畫家的故事,為台北故宮博物院創作紀錄片《來華之路 三百年回望郎世寧 八千里路雲和月》,並安排於是次展覽播放,藉此拉近觀眾與古代畫家的距離。「這是我們在資料有限之下所做的大膽嘗試。我們苦心製作紀錄片於展覽播放,更大的願望是使精通意大利文及拉丁文的學者對郎世寧產生興趣,能夠在梵蒂岡翻查關於郎世寧的信件,拼貼出更多關於郎世寧的事跡,深化對郎世寧的研究。」

透過紀錄片,觀眾可更了解郎世寧的生平與其在中國藝術史上的重要性。
透過紀錄片,觀眾可更了解郎世寧的生平與其在中國藝術史上的重要性。

新媒體藝術回應時代脈動

時代改變,博物館必須回應時代的脈動,不能只緊守安置文物典藏及展示的功能,而故宮博物院的定位非常清晰。馮院長於受訪時表示,故宮博物院方針是從「有牆博物館」走向「無牆博物館」,更進一步的是「行動博物館」。郎世寧的展覽從台北走到意大利聖十字教堂展出,今年再來到香港城市大學,也是在響應這個方針。「為迎接大數據時代,我們花了十年時間設置數位藝術庫,而今天以新媒體藝術結合科技,重現郎世寧的傳統畫作是一個新進展,這些充滿創意的詮釋,使觀眾除了能進一步欣賞郎世寧畫作之美,更可運用多重感官與作品互動。小孩子未必認識郎世寧,但從遊戲互動中,就可以打開對話,激發興趣,」馮院長說。

於開幕典禮前,城大安排了媒體導賞環節,由城大及故宮人員組成的團隊,向傳媒代表介紹場內各個展品。右為邵志飛講座教授。
於開幕典禮前,城大安排了媒體導賞環節,由城大及故宮人員組成的團隊,向傳媒代表介紹場內各個展品。右為邵志飛講座教授。

而城大在是次展覽中亦呈現出他們的創意及誠意,展品除了28幅精選的郎世寧複製畫外,還有13件新媒體作品,當中九件由城大創意媒體學院邵志飛講座教授領導的團隊創作。包括特別為是次展覽製作的「互動書畫合璧摺扇」、「從郎世寧草圖看百駿圖」、「百駿圖互動卷軸」、「另類棋盤遊戲」、「加配音效的銅板畫」、「透視孔雀開屏圖」,還有「百駿圖畫室」、「虛擬畫瓶花」,以及在故宮和意大利同步展出的「探索郎世寧世界之花鳥走獸」。展覽以新穎有趣的互動方式,將郎氏畫作的原尺寸摹本,配合數碼技術創新演繹,跨越傳統展品「不能碰不能玩」的規條,創建了多元的觀賞方式。於訪問時,馮院長也表示蠢蠢欲動想試玩有趣的新展品。

「從郎世寧草圖看百駿圖」示範。觀眾透過小屏幕與展品互動,可以觀察畫作草圖與上色後的異同。
「從郎世寧草圖看百駿圖」示範。觀眾透過小屏幕與展品互動,可以觀察畫作草圖與上色後的異同。

互相取長 互相學習

台北故宮博物院剛剛奪得第49屆美國休士頓影展首獎,是次展出的4K動畫《國寶神獸闖天關》也獲得動畫類銀牌獎,可見台北故宮博物院數位藝術及新媒體藝術的技術和藝術品位具有前瞻性。展覽以高規格在城大校園展出,結合了創意媒體學院的創新意念和數碼技術,觀眾可以透過新媒體藝術裝置,穿越時空,在多感互動的環境中感受郎世寧的超凡技藝。展覽展示了城大在創意媒體領域的優勢及豐碩成果,也是港台兩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本著博物館在社會上的教育角色,馮院長十分歡迎與大學有更多交流。她熱切期待台北故宮博物院與香港城市大學未來的合作。

展覽詳情:

日期:2016年4月26日至7月31日
時間: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7時,逢星期一休展
地點:九龍達之路香港城市大學學術樓(三)18樓
費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