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度己,再度人:暨華凝分享學佛因緣與禪修體驗
文:羅佩明 圖:由受訪者提供 2022-09-11
認識暨華凝已有一段日子,素知她是個醉心於禪藝的佛弟子,多年來一直修習攝影禪、茶禪和書法,曾與佛門網籌辦攝影禪工作坊,又參與慈山寺的茶禪活動。想不到的是,原來她信佛已近二十年。
學佛因緣 始於《心經》
性格直率的暨華凝,坦言她的人生非常順遂,自小備受父母寵愛,年紀輕輕就到美國留學,學成回港後任職市場推廣工作,身邊追求者眾,可說是得天獨厚的幸運兒。直到某一天,她接連受到愛犬離世與感情受創的打擊,才頓覺人生無常,因而開始接觸佛法。
「起初因為愛犬離世,情緒非常低落,久久未能釋懷,其後有位長輩提議我誦念及抄寫《 心經》,迴向給小狗,於是我就遵照她的建議去做。當時的我並沒有宗教信仰,對《心經》更是毫無認識,持續誦經抄經一個月,也沒考究過箇中道理,但我相信自己是很有佛緣的,否則不會遇到這位長輩,更不會有往後那一連串歷練。」暨華凝回憶道。
也許是前生結下的因緣,又或者是佛菩薩想給這位堪稱「人生勝利組」的幸運兒多點考驗,所以在其愛犬離世後不久,她又經歷了人生第一次感情重創。「過往我從未嘗過失戀滋味,每次分手都由我提出,難過的都是對方。正因如此,這次創傷對我造成了很大打擊,感覺就像天塌了下來,人生可謂跌進谷底,每天都以淚洗面。」
她補充說﹕「就在這段最低沉的日子,我無意中在網上看到《心經》的注釋,當我細心閱讀經文的義理,才恍然大悟。原來,世間很多事情都是虛無的,以前總以為甚麼都由自己掌握,到了那一刻才曉得,一切名譽、地位、財富以至感情,其實都是幻覺,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而生,隨緣而滅。」
放下執念 誠心向佛
因為得到《心經》的啟發,明白了甚麼是「五蘊皆空」,暨華凝決定放下執念,以隨緣的心態去面對感情,最終更與伴侶冰釋前嫌,修好了瀕臨破裂的關係。「放下了執著,你的眼光也會變得開闊,不會只注視於對方的不是,還會看到他的優點。我覺得佛法對處理感情事也有很大幫助,因為它使你變得包容。」
經一事,長一智。上了人生最大的一課,暨華凝向佛的決心就更加堅定。「當年的香港並不像現在那樣,有那麼多佛教道場和佛學課程,於是我就發了一個願,祈求能找到學習佛法的途徑。也許是願力夠強,結果就讓我在街上巧遇海全法師,並在他的引領下,踏上了學佛之路。」
暨華凝表示,學佛至今接近二十年,實在有很大得著,尤其在控制情緒方面,幫了她很多。「以往我生氣時,總愛把負面情緒無限放大,同一件事會向不同的朋友不斷覆述,變相在散播負能量。學佛後我才明白到,其實那不過是一件小事,兩分鐘就可以放下。」
「學佛不單要了解佛法,更要修煉自心,特別是覺察心。我們必須時刻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每當情緒生起,就要提醒自己。」她續說﹕「這是需要練習的,例如我會通過看書、打坐和禪修來鍛鍊自己。我很喜歡看聖嚴法師和繼程法師一系列關於修心的書,也參加過不少禪修活動,像法鼓山的禪五和禪七,我都體驗過。」
修心養生 輕安自在
說到禪修,暨華凝認為那是對自心的一種考驗,因為你能從中看到自己的煩惱與妄念。「情緒不過是一種念頭,我們既可放下,也可轉念。沒有覺察心,永遠只會心隨境轉;只有培養出覺察心,才能境隨心轉。」
然而,對在家人來說,修行不可能完全遠離人間煙火,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將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佛法有八萬四千種法門, 每個人都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修行,例如有些佛友會選擇誦經念佛,而我則比較喜歡修習茶禪、攝影禪和書法,尤其是書法,既能修心,更可養生。」
暨華凝指出,中國歷代書法家大都非常長壽,如唐代的柳公權與歐陽詢皆年過八旬,近代書畫大師齊白石,更享九十三歲高壽。由此可見,書法是很好的養生之道。「其實寫書法跟打坐很相似,兩者都需要靜靜地坐著、配合呼吸去做,同時更要排除雜念。以寫楷書為例,即使寫一個『點』,也需要五、六筆才能完成,期間你必須心靜、手定,還要凝神養氣。簡單點說,寫一篇書法就像練了一次微型氣功,對修心和養生都有很大幫助。
「我經常在家練習書法,每星期兩次,每次兩至三小時。那是一種生活禪修,既能靜心,也能訓練我們的專注力與定力。試想想,一枝如此柔軟的毛筆,為何能寫出剛勁的書法?關鍵正在於身心的配合。每次寫完書法,我都會覺得很輕鬆自在,一切妄念和煩惱離我而去,整個人處於一種心悅的狀態。」
暨華凝直言,她修行的首要目的就是斷除煩惱,讓自己無論身處何種境況,都能從容不迫去面對。「對修行人來說,斷煩惱是必修科。假如修行令你越修越煩惱,越修越執著,那又為何要修呢?儘管每個人的因緣不同,也有各自的信念,但現階段我覺得,最重要是讓自己活得輕安自在,盡量做到『日日是好日』。」
行菩薩道 度己度人
當然,選擇行菩薩道的佛弟子,除了度自己,還要度眾生。「我曾發願要度己度人,所以當年我在法鼓山受菩薩戒,內心有很大的觸動。受菩薩戒是永生永世的,也就是說,永生永世我都是佛弟子,永生永世我都要恆持四弘誓願,實踐『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的目標。」
事實上,暨華凝多年來一直身體力行,懷著菩提心,做利益眾生的事,包括以義工身分協助多個佛教團體籌辦攝影禪、茶禪和抄經等活動。「這些年來我不斷努力進修,並將自己學到的東西跟別人分享,其實這也是弘揚佛法的一種方式。雖然我不像法師那樣可以講經論道,但依然可通過分享自己的禪修體驗,讓更多人接觸到佛法。」
「我們不能奢望一朝成佛,但至少要先度己,再度人。『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既然我發了這樣的一個願,往後都會朝著這個目標去實行。」
樂觀積極而且目標清晰,從容自在卻又不失自信,這正是暨華凝最令人欣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