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爺爺看》──用另一種方式「看」世界

文:王冰 | 2020-02-21

《跟著爺爺看》(Through Grandpa’s Eyes)講述了小男孩約翰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時的情景。小男孩的爺爺因年老喪失了視力,他如何「看」世界?

只能用眼睛看世界嗎?

早上,小男孩約翰被透過窗簾照進屋子的陽光叫醒,跑到爺爺的房間。爺爺正在做早操。小男孩覺得奇怪,爺爺看不見,陽光如何叫醒他呢?爺爺說感覺到陽光在撫摸他,很溫暖,便醒了過來。在爺爺家生活的時候,小男孩跟隨爺爺學習用其他感官來「看」世界。

當小男孩閉上眼睛,聽到很多以前未有留意過的聲音,例如,樓下茶壺碰撞及滾水沸騰的聲音,那是奶奶在廚房準備早餐;小男孩聞到煎蛋和奶油土司的味道,還有花的香氣;小男孩也學會用傾聽、用手指觸摸的方式來感知世界。

爺爺的「看」法

圖畫書在傳遞祖孫溫情的同時,亦令讀者對視障人士的生活有所認識:

爺爺如何用餐?

──奶奶幫爺爺準備好食物後,會告訴他食物擺放的位置:「兩個蛋在九點鐘的位置,土司在兩點鐘。」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爺爺如何喝茶。

──當自己倒茶時,他會把手指放在杯子的內緣,來測出茶是否倒滿了。

爺爺如何學音樂?

──爺爺透過傾聽的方式學習新曲子。

爺爺如何看書?

──他用手指觸摸盲文書上突起的點字,仔細的閱讀。

爺爺如何思考?

──他思考時,會握著一塊木頭,手指在上面來回撫摸。約翰稱這塊木頭是「思考的木頭」。

爺爺如何看電視?

──他用耳朵聽。音樂和對白讓爺爺知道播放的是危險、好笑、快樂或悲傷的畫面。

爺爺如何感覺到風向?

──他藉著草兒的搖動和頭髮拂上臉的感覺知道風向。

爺爺如何判斷鳥的種類?

──他憑藉小鳥的歌聲做出判斷(當然,有時爺爺也會出錯)。

爺爺如何欣賞雕像?

——他透過用手指觸摸的方式感受雕像的造型。

在這本圖畫書中,讀者不會感受到正常人對於視障人士、老人因視覺或行動不便產生的憐憫之情,相反,是有視障的爺爺處處在教導小男孩如何體驗豐富的人生。

圖畫與文字所呈現的淡然與溫情

《跟著爺爺看》的文字作者派翠西亞.麥蘭赫蘭(Patricia MacLachlan)是美國兒童文學作家,曾以作品Sarah, Plain and Tall獲1986年紐伯利金獎(Newbery Medal)[1]。麥蘭赫蘭曾為孩子及老人服務,因此,在刻畫孩子與老人相處的細節上非常寫實,她的文字描寫細膩,語言充滿詩意與溫情。

書中有這樣一段,爺爺在思考時,手裏 會拿著一塊木頭來回撫摸。小男孩也要了一塊。當爺爺和奶奶在說話的時候,派翠西亞這樣描述小男孩心中所想:「他們談話的時候,我的手指變成一條河,流過思考的木頭。這塊木頭會在我的口袋裏過冬,所以當我不在爺爺的房子時,我仍然可以想起奶奶,爺爺和河流。」如此詩意的、淡淡的描述,令讀者深切感受小男孩對爺爺奶奶的親情之愛。同一個跨頁,美國繪本畫家黛博拉.雷伊(Deborah Ray)用色鉛筆描繪出小男孩躺在房子外面的木製窗前。小男孩的頭枕在手臂上,左腳翹起搭在右腿上,眼睛望向上方的天空,十分愜意的樣子,圖畫傳遞出一種幸福的感覺。整本書的圖畫均以素描寫實的形式,以鉛筆及色鉛筆描繪而成。除了黑白二色,較多使用橙色和藍色,令畫面兼具淡然與溫暖的特色,與文字的配合相得益彰。

有關「生命」的分享

《跟著爺爺看》中的爺爺雖然看不見,卻生活得快樂,充滿生命力。他透過感知,透過敏銳的嗅覺、聽覺和觸覺,用心體驗世間萬物的美好,與小男孩分享他豐富的生命經驗。

跟爺爺在一起,小男孩學會了用另一種方式看世界。

當談及祖孫關係時,策劃此書出版的台灣兒童心理醫師陳質采提及在台灣社會,祖孫間的相處多流於身體上的照顧,而少了有關「生命」的分享。這其實也折射出整個華人社會的祖孫相處模式。他希望能夠「透過書中祖孫相處的真實生活片斷,孩子也可以經驗新的學習,學習到如何與老人相處,也學習到分享的各種可能性。」


[1] 「紐伯利獎」(Newbery Medal)是由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頒發的兒童著作獎。自1922年起每年授獎予前一年出版最傑出的兒童讀物的作者。此獎主要目的在喚起社會大眾對兒童圖書的重視,開闢兒童文學的寫作空間,鼓勵精緻作品的創作,促使從事兒童閱讀指導的館員積極參與兒童文學的發展與推廣,進而全面提升圖書館兒童服務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