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虛實實的哪吒——原是佛教神祇?
文:李鈞杰 | 2020-11-25
哪吒對於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名聞遐邇的哪吒故事情節,如鬧東海、救母、三戲紅孩兒、與孫悟空交戰、降伏白老鼠精等,屢被創作人翻拍成為電視劇、電影、舞台劇、皮影劇、粵劇,甚至動畫以及電玩遊戲。綜上所述,由文創產業的影視作品及周邊衍生產品塑造哪吒的形象是一個孝順、勇敢、敢於對抗不公,歷為人們所稱許。一般人認為哪吒是道教信仰或者是民間信仰的神祇,在香港最佳憑證便是唯一以哪吒為主神的廟宇坐落於深水埗三太子廟。再者,兩本通俗小說《封神演義》及《西遊記》記載了哪吒鬧東海、打死東海龍王三太子、割肉還母及剔骨還父等故事元素,大家都能耳熟能詳。值得一提是《封神演義》與《西遊記》在記載哪吒被蓮花及蓮藕造了新的肉體的拯救者區別在於,前書是哪吒師父太乙真人,後書則變成如來佛祖。
筆者在這裏指出的是哪吒卻是不折不扣的佛教神祇。學界討論關於哪吒變遷是相當成熟,包括柳存仁、陳曉怡、沈淑芳以及日本二階堂善弘等先行者,提出不少具有創造性的看法,2002年在台灣新營召開的《第一屆哪吒學術研討會》,擴闊及加深了對整個課題的認識。綜合及歸納學者們對於哪吒的看法[1]:哪吒(在佛典中作「那吒」),梵文是Nalakuvara或Nalakubala,全稱那羅鳩婆、那羅鳩婆、那羅俱伐羅。其來源與密教經典有密切關係,包括唐不空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毗沙門儀軌》,佚名的《佛說北方毗沙門天王甘露太子那吒俱伐羅秘藏王隨心如意救護眾生根本陀羅尼》,宋法賢譯《佛說最上秘密那天王經》。毗沙門是Vairsravana音譯,意譯作多聞、普聞等,取其恒護如來道場而多聞佛法,且福德之名聞於四方之意。毗沙門源自印度俱毗羅神(Kubela),為梵天之孫,夜叉之王,是個財神。此即為人廣知的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天王,住在須彌山之北,守護閻浮提北方。
毗沙門與哪吒的關係有兩種說法
一、祖孫關係,如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云:「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二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三度。」[2]
二、父子關係,馬鳴菩薩造.北涼的曇無讖譯《佛所贊.生品》:「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3]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言:「即擁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離其側。」[4]及《毗沙門儀軌》曰:「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5]第二種說法在唐代漸漸地流行。如唐代鄭綮《開天傳信記》記載,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太子護持道宣律師,並授佛牙的故事。[6]這個道宣律師受那吒太子護持佛牙,並供奉崇聖寺亦在日本僧人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開成六年(會昌元年)二月八日及三月廿五日兩條先後提及。[7]以上兩個獨立的史料均說明毗沙門與那吒是父子關係,亦簡接地說明那吒是一個獨立的人格神,已被官民所接納而且作為拜祀。再者,敦煌不同洞窟出土毗沙門天王赴那吒會圖統計,一共有46鋪,主要人物造型大致相同,形式上基本一致,那吒作為毗沙門的重要眷屬常陪隨左右。[8]至宋代以後,第二種說法似乎漸漸地定型。如北宋贊寧《宋高僧傳》卷十四[9]、北宋子璇集女首楞嚴義疏注經》卷六[10]及南宋志磐《佛祖統記》卷二十九、三十九及五十三等[11]因襲第二種說法。
筆者引用CBETA 漢文大藏經的數據庫按那吒的詞彙[12],從時間縱軸來析視,可看到以下不同朝代佛典出現頻率:
那吒在魏晉北朝北涼、隋唐、宋、明、清分為47、50、175、116、276等。上述數據顯示與筆者引用佛典經文出現軌跡類同,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那吒出在哪一個經部的頻率,圖示如下:
那吒出現最頻密在哪一個經部,按次數多少排序,分別是禪宗部(428次)、史傳部(172次),密教部(97次)。此數據顯示那吒與密教及禪宗的關係密切。
關於佛典中所記載那吒析體還父的故事,分別在南宋頤蔵主的《古尊宿語錄》卷二十八[13]、南宋普濟《五燈會要》卷五[14]、明超永的《五燈全書》卷九十四、卷一百零四、卷一百零六[15]等出現。最早是大同禪師,其卒於公元914年。那吒故事成為禪宗取材的公案之前,相信須要經過有一段時間流播,故此再向前推溯50年,即公元860年左右便會形成。宋以後的禪師均對此故事津津樂道,在《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便提及多位禪師均引用這故事作為開示悟道的頌文[16]。這亦簡接說明那吒在禪宗部出現頻率最高的因由。當然,值得一提的是這為8百年後的《封神演義》及《西遊記》提供故事原型。
總括而之,回溯文章提及哪吒在一般人的印象是道教及民間信仰的神祇,然而細究哪吒的來源卻是不折不扣的佛教神祇,而且為日後文學及影視作品提供了原型的故事素材。
[1] 二階堂善弘:〈哪吒太子考〉,刊載陳支平主編、高致華編《探尋民間諸神與民間文化》,合肥市:黃山書社2006年,頁1-23;二階堂善弘:〈哪吒太子補論〉,刊載劉雄峰譯、二階堂善弘著《元帥神研究》,齊魯書社2014年,頁353-340;李小榮:〈哪吒故事起源補考〉,載《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3期,第139-149頁;杜萌若:《封神演義哪吒蓮花身化身考源》,載《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卷第4期,第84-86;郭俊葉:〈托塔天王與哪吒–兼談敦煌毗沙門天王赴哪吒會圖〉,載《敦煌研究》,2008年第3期,第32-40頁。
[2] 大正藏:第21冊:224。
[3] 大正藏:第4冊:225。
[4] 大正藏:第21冊:3。
[5] 大正藏:第21冊:228。
[6] 鄭綮:〈開天傳信記〉, 宣律遽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事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見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01307
[7] 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二月八日至十五日。開佛牙供養。崇聖寺。亦開佛牙供養。城中都有四佛牙。一崇聖寺佛牙。是那吒太子。從天上將來。與終南山宣律師。」「三月二十五日,詣崇聖寺。禮釋迦牟尼佛牙會。有人多云,終南山和尚,隨毗沙門天太子,得此佛牙。那吒太子從天上將來與和烔。今置此寺供養。」https://j…0095.html#003.xhtml_mulu40
[8] 郭俊葉:〈托塔天王與哪吒–兼談敦煌毗沙門天王赴哪吒會圖〉,見註3,頁36-38。
[9] 贊寧: 《宋高僧傳》卷十四:「宣遽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毘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見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2061_014
[10] 子璇集: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六:「天王太子即那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見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1799_006
[11] 志磐: 《佛祖統記》卷二十九:「師問何人。答曰。北天王子那吒。奉命來衛」;卷三十九:「師問為誰。答曰。北天王太子那吒奉命來衛」;卷五十三:「宣律師在西明寺行道足跌。有聖者扶其足曰。北天王太子那吒奉命來衛。」。見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2035_029、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2035_039、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2035_053
[12]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
[13] 南宋頤蔵主《古尊宿語錄》卷二十八,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X1315_028
[14] 南宋普濟《五燈會要》卷五,http://www.suttaworld.org/ancient_t/wdhy/5-05.htm
[15] 明超永的《五燈全書》卷九十四,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X1571_094;卷一百零四,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X1571_104及卷一百零六,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X1571_106
[16] 南宋法應《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徑山杲:「骨還父,肉還母,何者是身?分明聽取山河國土現全軀,十方世界在裏許。萬劫千生絕去來,山僧此說非言語。骨肉都還父母了,未知那箇是那吒?一毛頭上翻身轉,一一毛頭渾不差。」自得暉:「那吒太子本來身,卓卓無依不受塵。雲散水流天地靜,籬間黃菊正爭春。」少室睦:「析骨還父肉還母,不知那箇是那吒?夜深失脚千峯外,萬古長空片月斜。」北磵簡:「骨還父,肉還母。日西沉,水東注,良久露。」詳見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C1720_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