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與「佛」有何淵源?

文: 演然 2024-11-26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古時候,佛山稱為「季華鄉」,又曾喚作「忠義鄉」。今天佛山之名又是從何而來?它又為何以佛的名義命名?

先說「季華鄉」,這與先秦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季」字由「禾」「子」二字合成,一禾結子為一季,象徵禾苗生成旺盛貌;「華」字則代表物產豐盛之意。從字面意思看,「季華」就是農業社會時期嶺南地區農業生產優於周邊地區的意思。

從前當地居民有句諺語,說「未有佛山,先有塔坡」。這是甚麼意思呢?根據地方典籍《佛山忠義鄉誌》記載,東晉隆安二年(398年),有西域僧人三藏法師達毗耶舍尊者來到季華鄉的塔坡崗結茅講經。塔坡崗即是今天的塔坡街一帶,那是佛山最古老的街道之一,這裏擁有人們所熟悉的塔坡古跡和塔坡井。要研究佛山歷史,無論如何都繞不開「塔坡」這兩個字。

「塔坡」的原意為「踏泉」,喻意山崗底部藏有一泉,猶如一崗將泉踏住。從塔坡崗下的一滴水,延伸到整個古鎮裡的大小河流,撫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佛山人,成為孕育佛山嶺南文化的源泉。

到了唐貞觀二年(628年),村民見塔坡山地夜放金光,經挖掘竟得出銅佛三尊和石碑,有石刻對聯曰:

聖地驟開,一千年前,青山我是佛。

蓮花極頂,五百年後,說法起何人?

橫額則是「塔坡寺佛」。這印證了坊間說法,早於東晉年間,西域罽賓國(今喀什米爾)僧人三藏法師達毗耶舍攜來三尊銅佛,在塔坡崗上搭寮講經說法,後人稱那「棚寮」為「經堂」。從此,信佛的民眾日漸增多,還捐資為達毗耶舍建造了塔坡寺來棲身和祀佛。這便是佛山佛教的起源,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也是佛教傳入嶺南較早的地方。

達毗耶舍是菩提達摩的師兄,同是般若多羅的弟子,他在佛山弘揚佛法十年,其後達毗耶舍歸國,寺廟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及至唐貞觀年間,三尊銅佛出土,重見天日。鄉民認為這裡就是佛家之山,於是便重建了塔坡寺,供奉三尊銅佛。當地政府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佛山由此而得名,塔坡亦成為了佛山人民心中的「佛山初地」。後來,佛山漸漸成為了珠江三角洲的佛教中心,故又稱禪城。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農民起義軍將領黃蕭養帶軍進攻佛山,當地豪紳招募義勇將起義軍擊退。明景泰三年(1452年),明朝皇帝以佛山抵禦起義軍有功,敕封佛山為「忠義鄉」。

自此,佛山與「忠義鄉」兩名並存。佛山,佛地也。今天,佛山仍是中國全國地級市唯一一個以佛命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