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蔣勳一路走過來,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文:拾方藝廊 | 2016-07-26

不認識蔣勳的人,相信都會認同,這位美學大師的舉手投足,確實流露瀟灑和豁達。《少年台灣》一書,記錄了他孤獨而青春的流浪歲月,描繪他記憶中青春熱情的台灣。蔣勳留學法國,在巴黎住了四年,及後在台中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創系主任,為台灣藝術高等教育的歷史揭開新一頁。近年隨《台灣好基金會》到池上駐村,描繪一幅又一幅為都市人遺忘的河鄉風光。拾方藝廊整理了蔣勳老師的那些年剪影,由少年到如今從心所欲不逾矩,一路走過來,原來是這個樣子的呢⋯⋯

五、六十年代,台灣大學校園內詩社林立。1967年,龔顯宗、陳明台、蔣勳等人成立「華岡詩社」,以發展並創造現代中國的民族詩風為己任,口號是「採舊詩之精華,結新詩之奇葩」。(圖右:蔣勳)

年輕的時候,蔣勳喜歡四處遊蕩,圖為在鄉間與牛合照。(圖:蔣勳)

1983年,東海大學創立了美術系,由蔣勳擔任創系主任。自從東海大學成為台灣中南部的藝術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地點。

原來蔣勳在小學五年級開始讀紅樓夢,當時家人禁止他看教科書以外的讀物,他只好半夜躲在棉被,拿手電筒偷偷讀,想不到現在出版了一系列紅樓夢導讀書,分享他研讀四十年的心得。

大自然懷抱中的鄉村,同時也是人文育成的基地。2014年底,台灣好基金會邀請蔣勳到台東縣池上鄉擔任「池上藝術村」的總顧問及首位駐村藝術家。一年半過去,他創作了二十九件作品,收攝無盡自由的鄉土風光。(圖:台灣好基金會)